查看原文
其他

活动纪实|“美欧关系2024年度智库报告写作”启动会暨“欧洲对外战略新态势”研讨会举行

2024年7月2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上海欧洲学会主办的“美欧关系2024年度智库报告写作”启动会暨“欧洲对外战略新态势”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举行。

会议现场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上海欧洲学会会长丁纯在视频致辞中对本次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丁纯表示,美欧关系是欧盟对外关系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也是欧洲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他对上海欧洲学会联合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推出年度的美欧关系智库报告所得到的各界大力支持,对此表示衷心感谢。

丁纯会长致辞

丁纯指出,过去一年来,美欧关系在经贸关系、双边外交、多边合作等议题上逐渐走近,但在新兴技术领域、巴以冲突等问题上的立场存在差异。未来一段时间,俄乌和巴以两场冲突、美国大选等几个重要变量还将影响美欧关系发展,美欧关系还存在不少看点和变数,包括欧盟换届后的美欧关系走向、特朗普如果回归后的美欧经贸关系等值得持续观察。在复杂国际环境和美欧关系下的欧洲战略调整,体现出继续地缘政治转型、强化安全同时保持审慎的倾向。研究美欧关系应与研究欧洲一体化结合起来,欧盟经济形势包括复苏缓慢和赤字问题,政治一体化包括战略自主的动向、社会思潮的变动,尤其是民粹主义的持续崛起对美欧关系的影响值得观察,未来中美欧大三角关系也值得追踪。

徐明棋

在第一部分的发言环节中,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上海欧洲学会名誉会长徐明棋指出,总的来说,美欧关系是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多面体的关系,其主体和基本面仍然是一个合作的盟友关系。但是美欧关系并不是“铁板一块”,双方在经济贸易、治理模式、内部治理的原则、对国际格局未来的看法、全球治理等这些问题上面,存在一种广泛、不一致的认知和看法。因此,任何忽略美欧大西洋关系的韧性,以及对全球格局塑造的影响力都是危险的。但是美欧之间在一些领域上的分歧也不能被忽略。

张迎红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欧洲学会副会长张迎红以欧洲议会选举对中欧关系的影响为主题发言。她表示,今年6月的欧洲议会选举表明欧洲政坛的右倾化,但是主流政党仍然保持主导地位。

在涉华问题上,张迎红指出,极右翼并不太关注外交政策。随着越来越多右翼政党执政,这些政党需要评估和欧盟的涉华战略,主要体现在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和贸易政策等方面。总体上,右倾化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欧盟对华战略,中间派仍掌握对华政策决定权,因此需加强关注极右翼政党与中间派、主流政党的互动。

刘宏松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刘宏松谈到了欧洲战略自主。由于俄乌冲突、新冠疫情等因素,欧盟对欧洲战略自主有了新的定义,即“提高欧盟与伙伴合作来捍卫价值和利益的能力”。 这意味着,首先欧盟不排斥与盟友合作,其次不局限于以往所强调的防务能力,而是扩大到数字产业、贸易、技术、绿色产业等具体领域的竞争力。因为只有更强的竞争力,才能捍卫自身价值和利益。

杨海峰

上海欧洲学会秘书长杨海峰聚焦于防务产业。他认为,在俄乌冲突延宕的背景下,美欧各自推出其防务产业战略,这既有持续有效援助乌克兰的直接动因,也有全球竞争的长远考虑。欧美发展各自防务产业,其发展历程、现有能力、重点目标等不尽相同,总的是现阶段互补融合的趋势在加强,但后续可能会受到更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龙静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副主任龙静从中美贸易战的角度切入看待中欧经贸关系。她指出,美国自认是世界霸权,可以牺牲一定经济利益确保其战略利益。尽管欧洲也是世界一极,但由于特殊架构,实际上欧洲只是在经济方面实力较强,因此欧洲特别看重经贸。这是欧盟处理对华经贸关系和美国处理对华经贸关系最本质的区别。

忻华

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智库研究员忻华就美欧在供应链安全战略上的互动指出,欧洲战略自主的意向,目前越来越多地从战略安全领域漂移和集中到经济领域,特别是对外经济关系的领域。美国的战略理念和政策偏好,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欧洲,从经济安全战略的总体意向到供应链安全战略的具体考量,都在影响着欧洲。在供应链安全领域,美国在总体战略规划、技术与产业、贸易与投资、经济外交等层面,都在影响着欧洲,双方在关键矿产供应链领域的互动尤为密切。

王玏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的王玏认为,欧洲所谓“去风险”,主要在经济和外交上,美国聚焦的是去风险化和多元化。欧洲体现出希望在竞争层面有更多管控,与中国保持一定程度沟通,在一些全球化问题上与中国进行合作。

余建华

上海社科院国际所研究员、上海欧洲学会副会长余建华对第一环节的发言内容进行点评。他认为,现在中欧关系必须放在国际大环境中,特别是美、欧、中、俄四极互动的背景下来看。在“东升西降、南方崛起”的国际大变局中,需要考虑中欧务实调整与动态再平衡的问题。

于宏源

第二环节的发言聚焦于美国与欧洲的主要大国和次区域的关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研究所的于宏源先就绿色能源作报告。他指出欧洲会在其绿色供应链建设领域坚持高标准竞争力建设,欧美仍将在新能源投资领域占据上风,且会加强对发展关键能源的建设。

叶江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叶江教授就《大西洋宣言》以及英国和美国大选,分析了英美两国关系走向。由于英国反对党工党预计将在大选中获胜,由目前执政党保守党牵头的《大西洋宣言》,未来会否得到进一步落实?同样,美国大选结果也可能会影响宣言落实。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的玄理研究员关注欧洲议会选举后的极右翼政党。由于主流政党仍处主导地位,因此极右翼无法完全撼动欧盟走向,且极右翼政党处碎片化的状态。不过,随着欧洲政坛右倾化,其政策可能会趋于保守。这或许会助推欧盟对华“去风险”思路的长期化,但欧洲议会在人权这一些议题上,可能更加难以形成对华的强硬立场。

张红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张红副研究员、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的宋黎磊教授分别聚焦于法美关系新动向、美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当前态势发展。

上海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专业瞿姗姗、上海外国语大学葡萄牙语专业张维琪、上海外国语大学荷兰语系负责人陈琰璟、上海外国语大学瑞典语专业负责人沈贇璐分别以美国-意大利、美国-葡萄牙、美国-荷兰和美国-北欧关系为题,进行报告。

最后,张迎红对第二环节进行点评。她认为,第一环节主要聚焦于专题和热点问题,第二环节的报告聚焦于国别和地区角度,视角、内容非常丰富。

出处 | “澎湃新闻”,2024年7月3日。

本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
排版 | 高涵若
审核 | 毛咏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